查看原文
其他

活动 · 回顾 | 共享的数据,让保护更有力量

自然观察 山水自然保护中心 2021-10-20

       自然环境是在变好还是变坏?它得到应有的保护了吗?我从哪里可以获得有关的信息?

       自然观察由中国观鸟组织联合行动平台、猫盟CFCA、荒野新疆、中国自然标本馆、北京大学自然保护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和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共同发起,报告提取已经发表论文的信息,汇集自然爱好者的数据,试图从自然环境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生物多样性的角度回答上述问题。

      《中国自然观察2016》报告发布会于2017年5月22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在北京举办。

昨天有一场活动,创下了山水视频直播观看人次数的高收视率,达到了1.2万人次(点击@山水自然保护中心 官方微博 回看直播)。这就是《中国自然观察2016》报告发布会。

当然还有很多没有到现场的朋友,还想再了解一下昨天发布会现场到底都发生了哪些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回顾一下昨天发布会的现场情况。(大批图片来袭)

先来看看活动开始前的场地情况,提前半个小时,观众席的座位就基本满了。 ↓ 忙碌的签到处,前来听会的观众都可以获得本次活动相关的小礼品 ↓

活动开始啦!感受一下现场的气氛!↓主持人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的项目经理史湘莹 ↓

昨天活动的核心环节是对《中国自然观察2016》的解读,详细情况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自然观察项目的网红顾问@顾有容 会为大家一一解读。↓接下来还有本次报告的联合发起机构代表依次向大家介绍各自领域的“自然观察”故事。

朱雀会的钟嘉老师讲述观鸟的故事:“看不见的鸟不等于不存在,城市里有很多鸟,应该给它们留下生物多样性的空间。” ↓ 

猫盟CFCA的宋大昭讲述自然观察故事:“自然观察你需要保持兴趣,带着问题,百看不厌。” ↓ 

荒野新疆的邢睿讲述雪豹出天山:“乌鲁木齐:全世界离大都市最近的雪豹栖息地” ↓ 

中国自然标本馆的陈彬讲述:“我们可以从身边开始观察植物,打开自然观察的大门。” ↓ 

年保玉则生态环境保护协会会长扎西桑俄讲述通过传统文化保护中国特有鸟种藏鹀的故事 ↓ 山水自然保护中心三江源项目主任赵翔介绍在青海玉树杂多县举办的自然观察节:通过招募公众参与,以竞赛形式进行生物多样性调查,人人都可以是自然观察家 ↓ 

各自的讲述环节之后,三位自然保护的研究者:中国科学院动物所研究院肖治术(左)、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院曹垒(中)与北京大学保护生物学教授吕植(右)在现场进行了嘉宾对话 ↓

肖治术“通过参加《中国自然观察2016》发布会,我觉得深受鼓舞,中国在公众科学这一块确实有这么庞大的民间组织,还有个人志愿者,为我们国家的自然保护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都提供了很好的数据,这个数据是一个非常宝贵的资源。”

曹垒“我们有这么大的地方,但是我们观察的数据很少,所以身边的很多物种,在不知不觉中就消失了。今天晚上的意义,就是在座的每一位,你们可以使这个保护的世界因你们的参与而不同,公众的参与是非常重要的。”

吕植“都说科学有力量,这个力量在哪里?共享的数据,是更加有力量的,大家把数据共享起来,然后进行一定的分析,可以帮助更多的人,用来指定保护的策略,能够回答保护里面的那些关键问题。”

现场观众的各种表情包 ↓ 

辛苦的山水女主播 ↓

精彩问答

提问:报告的里面提到了虽然2000年前后,中国有天然林保护工程,还有退耕还林,但是森林总量并没有增加,您能简单地分享原因么?

吕植:对此我们没有办法做一个系统的分析。第一,我们不知道退耕还林的具体地块在哪里,所以没有办法在这些地块上看它到底发生了什么。这些实际上是需要信息的,如果说退耕还林的工程项目把在哪里种树的地块都公布出来,我们是可以做这个分析的。

另外一个天保工程,我想有目共睹的就是停止了天然林的采伐,2000年以后再没有出现大规模的采伐或者森林砍伐的情况,我想这些工程的作用就像报告里说的至少是减缓了森林的下降。

在2000年以前中国的森林是下降的非常厉害的,我当时在四川的平武做熊猫的研究和保护工作,除了保护区以外,保护区之外的熊猫的栖息地全部是在做砍伐的,那么这个停伐确实是起了很大的作用,我当时也很激动地在那个停伐的标语下专门照了一张相。

政府一声令下,一夜之间就停止砍伐了,虽然它不是为熊猫来停伐的,但像熊猫这样很多在森林里面生活的动物都享受到这个工程的效益,但实际上对森林的影响并没有停止。

大面积的砍伐消失了,但这些年我们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的投入非常大。那么这些工程都修在哪里呢?除了我们看见的这些工程,很多是在保护区里面,甚至在森林好的地方来做这些工作。

比如说在第四次熊猫调查遇到的威胁最主要的是两类:一个是当地老百姓的一些生产生活活动,第二类就是基础建设,有开矿、修路、公路、铁路等等的都有,这些公路铁路带来的旅游游客进入到更深的林区。事实上我觉得国家林业局是每过五年大概做一次森林调查,但是同样的这个数据并没有公布哪个地块,森林这些林子都在什么地块上,所以这是没有办法比较。

抱歉,没有办法回答你的问题,但是可能更大的问题是说是不是其它的森林信息也能够像全球森林观察(GFW)这样公开,这个信息是30米乘30米的一个地块,这不是我们的信息,这是一个全球都可以下载的公开数据,我们把中国这部分的信息整理出来。

提问:一直有一个问题困惑着我们,作为中国科学院的学生,之前有野外的专业人士跟我说过,如果你要真的为保护做一些事情,最好是以业余的像我们现在今天这些民间组织的形式来参与,刚才报告上面也说很多的数据都是民间组织提供的,我很想问现在是什么原因阻碍了科学家的脚步,让我们的调查没有预期的那种效果,我们今后可以往哪些方向发展。

 吕植:科学家关注的问题不是说不重要,但它可能跟保护实践的需求还是隔着一些问题,不是说所有研究人员都需要这么做,但是至少有一部分科学家应该关注,这些问题有哪些可以通过科学家得到回答,更好地解决,这同样是可以做出非常漂亮的研究的。但有的时候我们非常常见的是科学家的研究从方便的材料、方便的方法入手,至于回答什么好的问题,可能并非在首要的位置。

人类的知识需要不断进步,保护生物学这个领域非常明确地说,这个领域的发展是因为碰到了保护的危机,所以这些研究是试图用科学的方法来解决保护的危机的,我们这样的研究者,尤其是保护生物学领域的,应该问自己,我们的工作,我们的话题,我们申请的经费,哪一些是解决了什么样的保护问题,怎么解决的。这些问题,是我们每天都需要问的。

学生也是一样,所以我想每个人的工作是有自己积累的,不可能说突然某一天就去做另外的事情,现在看起来我们真正在野外做保护生物学工作的人还是相当少的,所以需要更多的人参与。

最后怎能少了大合影呢 ↓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